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乡村振兴

济南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引领区

食安山东网 2021-1-1 12:12:2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者:马永刚

  本报讯 山东省济南市委、市政府日前举办第十二场“辉煌‘十三五’奋进新时代”系列新闻发布会,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军表示,“十三五”以来,济南市乡村产业日益兴旺,乡风村貌显著改善,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高。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28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0万亩,粮食综合产能稳稳站在56亿斤以上,去年总产超58亿斤,连续17年丰产丰收。全力抓好“菜篮子”“果盘子”工程建设,2019年,济南市蔬菜(含果用瓜)、水果总产量分别达到719.3万吨、62.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104.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6万吨。杂粮、中药材、食用菌、茶叶、油料等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2019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360.5亿元,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6.1%提高到了6.6%。

  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崛起。以平阴玫瑰、章丘大葱、历城草莓、莱芜生姜等优势农产品为单元,实行链条化打造和品牌化开发,聚力培育特色产业“十朵金花”,发展核心种养基地50万亩、各类经营主体1000余家,产值超过170亿元。

  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村三产融合先导区、现代农业产业强镇,以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六产”示范县等“国字号”“省字号”区块化示范载体50余个,推进建设14个市级以上田园综合体,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00余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77家,去年前11月营收同比增长7%,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济南市纳入全省三大智慧农业试验区建设,启动互联网+农业“十大平台”建设工程,建成益农信息社4824个,形成服务2800家主体、46万居民的农村信息化网络。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城市菜果直销配送体系,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建设项目147个,成立“菜篮子”工程产销联盟,“菜篮子”直通车达到207辆。

  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创新构建。强化人才支撑保障,“十三五”期间共培育1.1万名高素质农民,比“十二五”增加3倍。组建起14支特色产业科创团队,签约引进80名公费农科大学生。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5年累计实施100余个农业科技成果与重大成果转化应用项目,培育3000多个科技示范主体,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显著提高。种业创新成为农业进步新引擎,建成国家级农作物展示示范中心两个,全国首个“主要农作物核不育育种体系产业化项目”落户该市,蔬菜集约化育苗能力位居国内首位,SPF种鸡种蛋产量占全国半数以上份额,奶牛种质资源实现自主培育,全市主要农作物、畜禽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9%、90%。农机化步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轨道,2019年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7.9%,比“十二五”末提高2.5个百分点。

  曹军表示,“十四五”时期,济南市农业农村系统将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为目标定位,主动对接、深度融入、全面落实黄河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保护兼容并济模式,走好具有省会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着力构建城乡双向循环、城乡共同繁荣新格局。力争到“十四五”末,把济南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现代农业引领区、宜居乡村建设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曹军指出,将重点围绕几个方面持续发力、集中加力。一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做好发展衔接、产业项目衔接、政策体系衔接、体制机制衔接,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二是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启动实施“菜篮子”保供基地园区建设行动,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推动奶业全面振兴,调整优化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高质量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骨干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新动能培育“四大计划”,推行农业特色产业“链长制”,争创一批国字号园区载体平台和大企业原料基地,塑强“泉水人家”公用品牌竞争力影响力,打造一批龙头带动、基地支撑、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百亿级特色产业优势集群。(马永刚)

【责任编辑:张帆】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金胜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下一篇: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从根本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