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乡村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食安山东网 2024-2-6 12:11:11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记者 罗 晨

  2月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向社会公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三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关键切口入手,在完善农业保险、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求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今年一号文件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

  “两个确保”,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点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重点是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着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

  “三个提升”,就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重点是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重点是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重点是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两个强化”,就是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重点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重点是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日子越过越好。

  韩文秀介绍,“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整治农村环境、解决“脏乱差”问题入手,由点及面,扩容建设,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已经成为涵盖乡村振兴各个方面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各地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能照猫画虎,不能脱离实际搞“一刀切”。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找准抓什么,明确怎么抓,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创造性开展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阶段性成果,让农民群众有更加充实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策“组合拳”统筹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面对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等多重挑战,我国把解决14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促生产、夺丰收。2023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比上年增了177.6亿斤,粮食供应充足、库存充实,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没有根本改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祝卫东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统筹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打出了政策“组合拳”。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保供作为重点,明确了稳面积、增单产的主攻方向,提出了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任务目标。

  稳定播种面积。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围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重点从价格、补贴、保险等方面强化政策举措。价格上,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防止谷贱伤农。补贴上,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优化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提高补贴效能。保险上,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保险全国覆盖、大豆保险有序扩面。通过这一揽子政策措施,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能得利。围绕调动地方抓粮积极性,突出压实责任和强化扶持两手发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重点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地方政府抓粮不吃亏、有动力。

  主攻单产提升。我国耕地稀缺,扩大耕作面积空间有限,潜力主要在提单产。文件明确,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重点是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在种子上,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形成突破性进展。在耕地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和质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多措并举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拓展食物来源。粮食安全说到底是食物安全。肉蛋奶、果菜鱼,都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餐桌上缺了哪样都不行。解决吃饭问题,必须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前提下,面向整个国土空间资源要食物,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让全国人民吃得饱、吃得丰富、吃得健康。

  强化节粮减损。节粮减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增产增供。目前,粮食在产运储加消各环节损耗较大,特别是餐桌上的浪费更是惊人。文件强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提倡健康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让节约粮食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韩文秀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等方面作了针对性部署。

  在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方面,要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进一步向商品粮调出量大、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倾斜,取消对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要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促进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加快粮食主产区兴县富民步伐。

  在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方面,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要重点从严守耕地总量、提升耕地质量和挖掘后备耕地资源三个方面着力,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

  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祝卫东介绍,近年来,各地发展乡村产业有了较好基础,但主体不强、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同质化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突出地方特色。我国地域差异大,各地物产丰富,围绕“土特产”大有文章可做。要用现代经营理念、标准、方式把“土”味优势彰显出来,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加快把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

  注重产业融合。今年春节许多地方的乡村民宿预订火爆,已经成为节假日消费的新亮点。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做强农产品加工。顺应居民消费向便利化、高品质升级的要求,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改造提升加工设施,进一步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广度和深度。

  畅通农村物流。现在一些地方乡村物流配送能力不足,好产品卖不出去、卖不上价,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文件重点对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等作出部署。特别是农村电商,已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藏在深山沟里的土特产搭上电商平台,也可以进入都市百姓家,这方面要支持加快发展。

【责任编辑:张帆】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 “三农”基本盘更为扎实 今年将全链推进乡村产业发展
下一篇:用好三“新” 山东郯城县“蔬”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