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乡村振兴 >> 浏览文章乡村振兴
山东新泰:“小药材”撑起增收致富“大产业”
冬季是丹参收获的季节,走进山东泰安新泰市龙廷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从地里翻出一株株朱红色的丹参,药材的香气掺杂着泥土的气息,沁人心脾。
“今年的丹参收成好,每亩地增收将近百分之十,收购价格也涨到了8元一斤。”龙廷镇大沙坡村种植户刘方村高兴地说。
龙廷镇是丹参的主产区之一,有5000多户像刘方村这样的种植户、12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丹参约5000吨,形成了“种、购、销、加”一体化的丹参产业发展格局。
据龙廷镇农技站站长徐杰介绍,目前他们给山东、河北等6个省的20多家大型药厂供货,邻近区县也都在此交易,是中药材在山东的集散中心。
徐杰说,在丹参仓储基础上,当地还延长产业链,做好丹参分拣、分段、烘干、切片等初加工,全镇新上初加工企业2家,初加工后的丹参等中药产品,每斤能够增加利润0.2-0.5元,既提高了企业收入,又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
近年来,新泰市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培育道地药材产业,打造丹参、徐长卿、金银花等千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28个,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方式先后成立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35家,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药材深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式发展格局。
徐长卿是一种特色中药材,具有产量高、收益好的特点。在汶南镇西官庄村,当地村民种植了1300多亩的徐长卿,每亩利润近万元。在翟镇的金丝黄菊种植基地,700多亩药食两用的菊花正值上市期,亩产达2000多斤,每亩收益8000-10000元。
目前,新泰药材种植面积达6.2万亩,覆盖到20个乡镇街道的150多个村,从业农户3万余户,总产值约25亿元。
“规模化种植不仅调整了产业结构,更增加了农民收入。‘小药材’成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新泰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渔业科负责人赵中磊说。(记者袁敏)
【责任编辑:张帆】
下一篇:办国办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
- 11-13二酯油中甘油三酯含量虽少但要适
- 11-13山东青岛莱西:果蔬大棚种出乡村
- 11-13山东沂源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主
- 11-13临沂市沂水县杨庄市场监管所组织
- 11-12亩产超过3吨半 创全国新植果园
- 11-12山东金乡土特产绘就好“丰”景
- 11-12“蒙味”农畜产品亮相2024年
- 11-12山东蒙阴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
- 11-12山东菏泽定陶区市场监管局“快检
- 11-12山东泰安:深入推进“特供酒”清
- 11-07山东潍坊加快推进经济作物(大姜
- 11-06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巡馆进博会山
- 11-06山东单县:一碗羊肉汤“熬”成百
- 11-06新希望旗下美好美得灵食品公司1
- 11-06洞察烘焙新趋势 推动行业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