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农产茶业 >> 浏览文章农产茶业

山东优化收储服务让“齐鲁粮仓”更丰盈

食安山东网 2024-6-24 16:06:52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胡增民 张伟

  6月的齐鲁大地,麦浪翻滚,金穗飘香。近日,山东省6000余万亩小麦从南往北、自西向东陆续收获。今年山东小麦长势良好,单产、总产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在丰产同时,如何确保丰收到手、颗粒归仓至关重要。

  据悉,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夏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全省备好收购资金300亿元、收购仓容250亿斤,建立6亿元规模的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加强人员培训、器械检修、运输保障,做到“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切实满足夏粮收购需求。

  大力发展“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粮油龙头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与新型经营主体、种粮农户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粮食种管收各环节降本增效。“今年我们公司发展小麦订单种植面积270万亩,全部为优质小麦,种什么、怎么管都由公司统一派员指导,预计今年亩产达到1200斤,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滨州中裕食品公司总经理张志军说。滨州市推广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管理模式。2023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62.5万亩,土地流转率64.3%,农业服务组织达5297家,服务农户35万余户。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粮食产后因晾晒、虫害、发霉等造成损耗和品质下降是困扰粮农的老大难问题。菏泽市推行“粮企+收粮点+粮食经纪人+农户”收粮模式,开展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便捷服务,实现“仓等粮、人等粮,丰收粮颗粒归仓”。“目前,公司已经做好了粮食产后服务各项准备工作,烘干、清理、输送等设备都已到位,日烘干能力达到100吨,丰产减损管好粮,粮食安全才有保障。”济宁泗水县金利康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兴贞介绍。

  据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2023年度共处理粮食536.86万吨、节粮减损21.47万吨。全省发放科学储粮仓98.8万个,储粮仓防虫、防鼠、防雀、防霉变,能够在3~5年内保持粮食品质基本不变,比传统方式储粮损失降低5个百分点,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约4.9万吨。

  管好储备粮,推进粮库管理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是关键。夏粮收购期间,往往是粮食轮换集中时节。“粮食入库环节自动扦样、检斤,全流程可视监测、系统自动分析判断,大大提高了入库效率。粮库管理也更加智能,能够远程实时监控仓房温湿度等数据。”山东鲁粮集团有限公司齐河粮库主任张琦新说。鲁粮集团还升级了专利产品智能仓内施药机器人,在实现智能化无人熏蒸基础上,新增了无人查仓和实时监测功能,代替粮库保管员检查粮情,并通过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提供实时的异常情况报警。在济南市历城区国家粮食储备库,全智能原粮扦检一体化实验室将收储检测工作从半小时缩减到8分钟,确保了扦检客观准确、便捷高效。

  近两年,山东大力推进绿色仓储、智能管粮,实施地方储备粮库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仓容208万吨,全省完好仓容达到4452万吨,综合运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耗率降至0.42%,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推进粮库信息化进程,全省304处库区、2821口仓房的地方储备粮全部实现远程在线穿透式监管,省级信息化平台在全国首批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实现粮食收购和储存全过程、全覆盖信息化监管。(胡增民 张伟)

【责任编辑:张帆】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铆足干劲战当“夏” 山东北方国际云茶仓产业园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下一篇:山东寿光召开农业面源污染集中排查整治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