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农产茶业 >> 浏览文章农产茶业
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的“节水密码” ——山东齐河引黄灌区农业节水调查
编者按 山东德州市是全国5个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城市之一、全国第一个“亩产过吨粮、总产过百亿”的地级市。齐河县是德州市粮食高产的代表,是全国超级产粮大县,不仅具有全国最大面积单产“吨半粮”20万亩生产能力,而且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220万亩以上,总产量连续15年稳定在22亿斤以上,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华北地区唯一的全国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单位。
黄河是祖国的母亲河,也是山东最主要的客水资源。作为德州引黄渠首,德州市齐河县一直坚持严格实施黄河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深度落实节水控水任务,让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记者近日在山东齐河采访时看到,这里的灌区正在成为农业节水主战场,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一场深度节水的革命。
作为德州市唯一的沿黄县,齐河在引黄灌区建设中,抓住“建管用”关键环节,引入数字化、市场化手段管好农田水利设施,同时大力推广新型节水灌溉模式,推进取水、输配水、灌溉全过程深度节水。
引黄灌区农业节水责任重大
山东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4,属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责任重大。
齐河县域南境,黄河浩浩荡荡自西南向东北奔涌而过,为该地区粮食生产带来重要的客水资源。其中,齐河县境内,潘庄、李家岸两个大型灌区和豆腐窝、韩刘两个中型灌区浇灌着105万亩良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3.3%,为这个全国超级产粮大县连年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3月,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今年德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抓好农林水“三件大事”。其中,水,就是推进节约集约用水,加快全域水系连通工程建设,重点抓好灌区节水示范和水价综合改革,争创全省现代水网建设示范区。
“引黄灌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全县第一用水大户、最大节水潜力所在。”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说,“我们提出建设绿色高效的农业大县,核心要义之一就是推进农业深度节水控水,保护优质的黄河水资源。”
推进灌区农业节水,首先要搞清楚水损耗浪费在哪?在与齐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水利局党组书记邢涛交谈时,记者了解到前几年由于灌区建设久远,部分水利设施老化、管护不到位,输配水环节“跑冒滴漏”严重,在水资源调配方面也多依靠经验、管理粗放,节约集约利用率较低,同时伴随农民生产习惯固化,节水意识淡薄导致传统大水漫灌模式耗水量大。
推进灌区农业节水,其次要考虑面临哪些难题?从前的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和管护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不够的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喷灌、滴灌等新型节水灌溉模式投入大,一家一户农民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个能力不仅仅指经济能力,同时也包含技术操作实施能力。在技术和传统灌溉模式制约下,用水端如何精准计量?对于推进用水制度改革,以市场手段倒逼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难度究竟有多大……
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思考,小水滴开发大智慧,小改善凝聚大能量!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人民群众的全力配合下,齐河县围绕灌区改建、管护模式创新、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发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管护向智能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为加快建设成为“设备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而群策群力。
从“取水口”到“出水口”的高效用水
山东省齐河县水利局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突出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对引黄灌区末级渠系进行节水改造、井灌区推行先进节水设施建设、完善水价改革机制体系,灌溉水利用系数大幅提高,取得良好生态效益。
眼下,豆腐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加紧施工。该灌区建于1973年,有效灌溉面积为14.3万亩,是采取“引黄入渠、洪黄补源、井渠结合、以井保丰”井渠结合的典型灌区,现已入选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数字孪生灌区2个国家级试点。
调研了解到,过去不仅农民浇地用水是笔“糊涂账”,灌区传统管理模式下,水资源调配、防汛抗旱减灾、工程运行管理等也是依靠人工经验、现地巡查等方式进行,易造成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甚至“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不同田块土壤湿度、作物种类、气象预报等不同,需水量则存在差异。通过技术手段,科学合理高效调配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空间巨大。”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玉璞博士说。
数字孪生灌区正是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新技术,实时采集分析田块土壤墒情、气象信息等数据,利用数字技术对灌区进行建模,精准判断田块未来需水量,合理分配各支渠供水量。
在豆腐窝灌区业务应用信息化平台,灌区水情管理、旱情监测、用水预判等信息清晰可见。齐河县借助数字孪生灌区试点机遇,争取中央资金2000余万元,新增水情、墒情、视频等监测点位,灌区软硬件设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实施项目改造后,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2.59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97.7%。
灌区水利设施的有效管护同样是降低输配水环节“跑冒滴漏”、保障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的重要方向。“既要加强设施改建提升,也要避免‘重建轻管’。”齐河县水利局党组成员、县引黄灌溉服务中心主任宋秋英说。
齐河县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原则,落实工程管护责任。在骨干工程管护方面,成立引黄灌溉服务中心负责骨干工程运行管理,创新国企齐源集团投融资机制,目前已完成3万亩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利用经营收益承担部分骨干工程运维费用,有效缓解了运维资金短缺状况。
在支渠、机井等田间水利设施管护方面,当地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引导种植大户自主承担流转土地上各类水利设施日常运行和管护。针对小农户管护能力不足难题,建立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组织,通过“以水养水”理念实现长效可持续性发展。
“田间地头安装了出水口,刷电卡就能取水浇地。”安头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刘兆强说。电费中包含管护费用,水利设施有专人负责,有毛病及时修理,农民省时省事又省心。相比农民自行维护,每户每年省工2—3天,总体年省工257.4万元。
“两手发力、三方共赢。政府解决了改善灌区基础设施的资金缺口;社会资本通过参与灌区建设和运维获取合理回报,实现企业发展;群众节约水费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增产增收。”宋秋英说。
末端再发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
在实现从“取水口”到“出水口”高效用水基础上,齐河县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水肥一体化工程,在每个乡镇进行高效节水示范片建设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实现增产增效不增水。高效节水,目前灌溉面积已达九成。
前不久,齐河县齐源绿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的麦田正进行小麦灌浆期的最后一次浇水。“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要根据土壤墒情监测、天气预报实时监测信息而定,浇水实现了可量化。”该公司技术人员韩景涛说,采用水肥一体、数字化地埋式喷灌模式,相比传统大水漫灌模式80方每亩次耗水量,目前仅需30-50方。
“不仅省水省电,而且省时省工。”齐河县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主管李建国说,“1000亩地1周时间就可以浇一遍,每亩每次浇水省去40元人工费用,就相当于每年每亩增收120元以上。”他认为,浇水不再犯愁,解决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最后一块“短板”。
守护黄河安澜,节水灌溉实现信息化。用水管起来,灌溉效率提上去。近年来,齐河县通过实施干、支渠护底护坡衬砌改造、桥涵闸等建筑物改建及维修,在干渠和支渠之间安装节水闸、智能测控终端,利用智能手机进行远程控制,动动指尖,就可以实现精准用水。
“以前都是当地老百姓需要水的时候,自己去现场提闸门。但是浇完地之后,闸门不能及时地落下,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后期咱对闸门进行了信息化的改造,由咱管理部门专门控制闸控,现在从手机上就可以远程调控。”德州市潘庄灌区运行维护中心齐河中心所所长边建介绍说,当老百姓需水的时候,可利用手机APP远程操控提起闸,统一灌溉。灌溉完了之后,及时把闸门落下来,这样就可以合理的利用引黄水,不会造成浪费。
据了解,信息化智能灌溉是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齐河县大部分耕地已经实现智能化节水灌溉,从“大水漫灌”变为“精确灌溉”,在大幅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目前,齐河县累计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6万亩,每年可节约用水120万方。基层干部建议,应以引导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入手,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型“微喷滴灌”节水模式。
值得关注的是,新型节水灌溉模式也为用水精准计量、精准奖补创造了条件。齐河县出台农业用水定额、超量加价、节水奖励等制度机制,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应用新型节水设备设施,视其田间节水工程投入情况给予3%—5%的节水工程补贴,截至目前共发放奖补资金219万元。
目前,全县在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计量点安装计量设施272个,实现计量到乡镇、到片区。此外,末端用水环节,规模化经营主体基本实现统一灌溉管理,按方精准计量;分散经营农户通过无井房射频卡也初步实现了按方计量和以电折水计量。
拧紧“水龙头”,做活“水文章”!目前,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已经建立,部分省市水权交易已有成功案例。在灌溉用水精准计量基础上,新华社山东智库建议进一步完善起初始水权分配、超定额累进加价、节约用水奖励等机制,让水权看得见、摸得着、可转让,逐步形成节约用水、水权交易良性循环,从而弥补灌区建设运维资金缺口,促进灌区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下一步,我们充分发挥节水密码在推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农业种植配置,积极推动科学灌溉,强化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与节水产业,推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齐河县委书记孙修炜表示。(本报记者 张继敏)
【责任编辑:徐荣】
下一篇:青岛即墨区优质农产品在青岛农品“兴农记”市集上销售火爆
- 11-13二酯油中甘油三酯含量虽少但要适
- 11-13山东青岛莱西:果蔬大棚种出乡村
- 11-13山东沂源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主
- 11-13临沂市沂水县杨庄市场监管所组织
- 11-12亩产超过3吨半 创全国新植果园
- 11-12山东金乡土特产绘就好“丰”景
- 11-12“蒙味”农畜产品亮相2024年
- 11-12山东蒙阴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
- 11-12山东菏泽定陶区市场监管局“快检
- 11-12山东泰安:深入推进“特供酒”清
- 11-07山东潍坊加快推进经济作物(大姜
- 11-06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巡馆进博会山
- 11-06山东单县:一碗羊肉汤“熬”成百
- 11-06新希望旗下美好美得灵食品公司1
- 11-06洞察烘焙新趋势 推动行业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