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保健食品 >> 浏览文章保健食品

谨防保健食品十大骗术

食安山东网 2022-7-12 17:22:47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者:陈世友

  随着保健食品的热销,骗子有了可乘之机,营销陷阱也有很多。常见的“专家健康讲座”,即在酒店、宾馆等场所举办免费“专家健康讲座”,邀请所谓“专家”讲述某某保健食品效果神奇,然后以“赠药”“送纪念品”“免费旅游”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以下是一些消费陷阱,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骗术。

  免费陷阱

20220712144006947.png

  免费体检

  保健食品推销员利用老年人不爱上医院的心理,装扮成“义诊医生”,像模像样地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常规检查后,拿着检测结果煞有其事地指出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然后开始推荐产品。

  免费试用

  在经过多次试用后,一些消费者由于心理作用感觉有效,或者多次试用后,人情难却而购买了该产品,但买回家后才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免费联欢

  不法商家以公司周年大庆、回报社会献爱心之名,组织老人参加免费游玩,还提供专车接送,免费午餐,在游玩过程中,游说老人购买产品。

  免费健康咨询

  开设“健康免费咨询热线”,只要消费者打进电话咨询,对方都会推荐“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

  温情麻痹

  推销者抓住老人渴望亲情,害怕孤独的心理,隔三岔五地打电话问候或带点小礼品上门拜访,嘘寒问暖拉家常,组织老人参加集体联欢,营造融洽的大家庭氛围,老人们往往逐步放松警惕,在情感的支配下购买那些功效不明、价格高昂的产品。

  人际游说

  保健食品商家以高薪招纳一批社交网络庞大的业务员,让他们对身边熟悉的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进行游说、推销,老年人有时碍于情面,有时则因轻信亲近的人而盲目购买。

  附赠诱惑

  老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而售卖保健食品的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一些老人就是在这些礼品的诱惑下盲目购买了商家推销的保健食品。

  品牌误导

  一些保健食品商家致力于自身品牌知名度的扩张,铺天盖地片面宣扬“名厂名牌”,使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肯定是效果显著,才能这么有名气,购买这种产品准没错,因此陷入迷信名牌的误区,没有根据自身身体情况正确、合理地选购产品。

  雇托迷惑

  雇托是不法商家惯用的手段,请来所谓的“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该产品的“特殊疗效”和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产品,制造购买者甚众、争先恐后的假象等。

  回报承诺

  推销者以“购买产品即可成为会员,而后推荐别人购买可获报酬,推荐越多报酬越高”的方式招揽生意,拓宽销路,这对已经失去稳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更具有诱惑力,老年人一不留神就容易盲目购买产品成为会员,甚至落入非法传销的圈套。

  虚夸疗效

  商家打着“绿色、健康、高科技、洋产品”的旗号,宣称其产品是“包治百病、治病于无形”的灵丹妙药,片面夸大保健食品功能,使消费者误以为保健食品可以替代药品使用,耽误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同时还对一些保健食品存在的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健康。

  擅加成分

  一些不法生产企业见利忘义,擅自在保健食品中添加某些具有特定功效的违禁药品成分,消费者食用后短时间可能起到缓解病痛症状的作用,进而对该保健食品产生信任感甚至形成依赖,长期食用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都将构成极大威胁。

  流动设点

  部分保健食品经销商采用租赁临时经营活动场所,设立流动摊点或者上门推销等方式开展活动,一旦发生重大纠纷或者被执法部门查禁,马上转移藏匿,另起炉灶,逃避责任,产品的售后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陈世友)

【责任编辑:张帆】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
下一篇:【消费警示】致全县广大老年朋友:安全消费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