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保健食品 >> 浏览文章保健食品
直播间的保健食品营销乱象理该“退烧”
如今,夸大、神化普通产品功效让观众误以为是保健食品的直播不在少数,有的主播直接带货保健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片、鱼油胶囊、钙片等,且在介绍时暗示观众其具有治疗功效。
很多网络主播将一些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声称具有很多有益健康、防病、治病的“功能”或“疗效”,比如要么可以“排毒养颜”“预防斑秃”“提高免疫力”,要么可以“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等。
对于食品、保健食品的广告营销,有严格的法律规制。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与药品、其他保健食品进行比较”等内容,保健食品广告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网络主播们惯于混淆食品与药品的概念,或把普通食品“拔高”成保健食品甚至药品,或把保健食品“拔高”成药品或者夸大保健食品的作用,触碰了法律“红线”,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些消费者误信主播的忽悠,把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当药吃,有的耽误了治疗,有的病情加重。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更为关注健康问题,因此更容易陷入直播带货的保健食品套路中。
实际上这种注水式营销套路在线下也存在,如今蔓延到了线上,效应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对于在直播间大行其道、几乎已经成为“明规则”的注水式保健食品营销套路,相关责任主体必须加大力度整治。直播平台应承担起对主播的管理责任,严格审核主播以及直播间或相关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资质、保健食品经营资质,通过“大数据监控+人工筛查”的方式加强对主播营销行为的监督,发现主播有使用普通食品或保健食品的宣传禁语,或有其他虚假、夸大宣传的行为,要及时采取停播下架等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市场监管部门应以主播注水式保健食品营销问题为导向,全面排查主播带货食品、保健食品的行为,通过投诉举报渠道积极收集线索,对查证属实的问题,依法采取查处、责令改正、曝光、信用惩戒等措施,并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倒逼网络主播、相关商家增强自律意识,规范营销行为,屏蔽忽悠“话术”。
消费者也应在购买相关食品或保健食品时多一分理性,不要盲目轻信平台和主播的推广,不要盲目下单。尽量选择正规线下门店或官方旗舰店,仔细查验商家的经营资质,多看看相关产品的说明书和相关标志,认清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功能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少被忽悠。(李英峰)
【责任编辑:张帆】
下一篇:山东济南推广“特医食品”质量管理新模式
- 11-13二酯油中甘油三酯含量虽少但要适
- 11-13山东青岛莱西:果蔬大棚种出乡村
- 11-13山东沂源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主
- 11-13临沂市沂水县杨庄市场监管所组织
- 11-12亩产超过3吨半 创全国新植果园
- 11-12山东金乡土特产绘就好“丰”景
- 11-12“蒙味”农畜产品亮相2024年
- 11-12山东蒙阴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
- 11-12山东菏泽定陶区市场监管局“快检
- 11-12山东泰安:深入推进“特供酒”清
- 11-07山东潍坊加快推进经济作物(大姜
- 11-06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巡馆进博会山
- 11-06山东单县:一碗羊肉汤“熬”成百
- 11-06新希望旗下美好美得灵食品公司1
- 11-06洞察烘焙新趋势 推动行业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