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保健食品 >> 浏览文章保健食品
治理“保健品”直播乱象要多方发力
在某直播平台上,一位主播在销售当归黄芪铁片保健食品时宣称其可以“补气血”、改善掉头发症状;在另一直播平台上,一位主播在销售一款“黄浦茯苓胶囊”的保健食品时,称其对肚子胀气、胃部疼痛、反酸、恶心等“有一定效果”……近日有媒体报道,目前网络直播领域类似这样夸大宣传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做法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我国食品安全法、广告法均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3月1日颁布施行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审查管理暂行办法》重申,未经审查不得发布保健食品广告,保健食品广告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显著标明“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尽管我国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但仍有一些人屡屡触碰法律红线。事实上,保健市场乱象已存在多年。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些年保健市场很火,但这种“火”是由概念炒作、夸大宣传、欺诈营销等手段炒作起来的。把普通食品“伪装”成保健食品甚至药品、把保健食品“拔高”成药品或者夸大保健食品的作用,这种现象层出不穷,不少商家靠忽悠蒙骗消费者赚取暴利。
保健食品的营销目标多为老年人。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保健食品市场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一半以上。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逐渐变差,他们普遍会产生一种“怕病”心态。而保健食品宣扬“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理念正好契合了老年人的这一心理。数据显示,购买保健食品的老年人中,超过60%的老年人看中的是“功效作用”,认为其“能够调理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或者免疫力,预防疾病”,正是由于老年人对保健食品没有治疗效果的认知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
近年来,针对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相关政府部门持续加大治理力度。2019年1月,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市场监管系统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围绕整治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隐患,加强市场监管。整治行动收到显著成效,线下销售“保健品”乱象得到有效遏制,不过,目前“保健品”坑老问题有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的苗头。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网购,数据显示,老年人最大的非理性消费风险由2017年的线下购买保健食品,变为2021年的网络购物,而其网购时最热衷的依然是保健食品。但不法商家以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形式忽悠老年人的手法,仍然是以前那些老伎俩。
由此可见,加强保健市场管理,一刻也不能放松。业内人士建议,针对目前线上存在的“保健品”销售乱象,应多方发力,形成共治局面。对于销售商家,平台要把好资质关,严格审核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资质;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发现存在虚假宣传等行为,要及时采取停播下架等措施,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就政府职能部门而言,要尽快建立完善保健食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更严的惩处措施,改变保健食品领域违法成本过低的现状。同时,要持续加强线上“保健品”乱象治理,加大联合约谈、联合执法、联合曝光、联合惩戒工作力度,严厉查处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问题,并向消费者发布警示信息,倒逼网络主播和相关平台商家增强自律意识,规范营销行为。(胡立彪)
【责任编辑:张帆】
下一篇:直播间的保健食品营销乱象理该“退烧”
- 11-13二酯油中甘油三酯含量虽少但要适
- 11-13山东青岛莱西:果蔬大棚种出乡村
- 11-13山东沂源全面推进食品生产企业主
- 11-13临沂市沂水县杨庄市场监管所组织
- 11-12亩产超过3吨半 创全国新植果园
- 11-12山东金乡土特产绘就好“丰”景
- 11-12“蒙味”农畜产品亮相2024年
- 11-12山东蒙阴县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
- 11-12山东菏泽定陶区市场监管局“快检
- 11-12山东泰安:深入推进“特供酒”清
- 11-07山东潍坊加快推进经济作物(大姜
- 11-06日照市委书记李在武巡馆进博会山
- 11-06山东单县:一碗羊肉汤“熬”成百
- 11-06新希望旗下美好美得灵食品公司1
- 11-06洞察烘焙新趋势 推动行业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