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农产茶业 >> 浏览文章农产茶业
山东海阳:“小大棚”种出“致富果”
时下,正值大棚果蔬丰收季,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辛安镇北茂梓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圆润的西瓜和精致的网纹瓜长势正旺,村民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一辆辆运输车正排队等候装货。
68岁的“种棚能手”刘奎祥正查看西红柿长势。他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大棚西红柿的农户,自2014年扎根大棚种植,凭借多年经验,让自家大棚西红柿亩产高达1.5万斤,按每斤2.2元的售价计算,这片大棚成了他的“聚宝盆”,也成了村里的致富样板。
他摸索出的“错峰种植法”和“有机肥循环利用模式”,不仅提高了产量,还让果实品质更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种大棚是个精细活,就拿西红柿来说,从育苗时的温度控制,到生长期的水肥配比,再到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得拿捏精准。”刘奎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分享起他的“种植经”。“以前种传统作物,一年到头赚不了多少钱。现在一个大棚年收入能有好几万,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他的成功并非个例,而是北茂梓村发展大棚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引导村民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让“小大棚”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目前,北茂梓村已建成32个标准化大棚,种植面积达60余亩,形成了以西红柿、黄瓜为主,西瓜、网纹瓜为补充的多元化种植模式。村党支部书记刘承臣介绍,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里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服务,确保农产品销路稳定,有效提高了村民收入。
为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益,北茂梓村计划引进新品种和智能温控、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大棚种植向精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下一步,北茂梓村还将探索“农业+”模式,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让大棚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夕阳西下,满载果蔬的运输车驶向各地。这个曾经以传统种植为主的小村庄,如今正通过设施农业奏响乡村振兴的新乐章。正如刘奎祥所说:“现在政策好、技术新、销路畅,咱们农民种地越来越有底气了。”
【责任编辑:常雅晴】
下一篇:山东青岛:科技“慧”种地 智能装备“显身手”
- 05-09市场监管总局:优化消费环境三年
- 05-09公安部部署开展专项工作 严厉打
- 05-09山东五莲县“四向发力”打好食品
- 05-09农业农村部将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
- 05-08山东莱阳“畜牧链上结金果” 书
- 05-07宠物零食 “甜蜜陷阱”:质量危
- 05-07国务院食安办等六部门联合开展食
- 05-07假期我在岗,山东临沭县市场监管
- 05-07山东寿光开展“大培训、大学习、
- 05-07山东海阳辛安镇:小芋头种出富“
- 05-06山东潍坊首创“食品质量安全高品
- 05-06青岛啤酒:百年经典点亮华表之夜
- 05-06山东青岛崂山区市场监管局全力护
- 05-06山东栖霞开展为期8个月的肉类产
- 05-06山东青岛:科技“慧”种地 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