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风采展示 >> 浏览文章风采展示

山东博兴:“乔庄模式”产业兴农树立丰碑

食安山东网 2025-7-10 21:07:1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者:记者 刘凯

  坐落于鲁北黄河滩区的山东省博兴县乔庄镇,二十年前还是一片风沙漫天,重度盐碱贫瘠之地。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博兴县群众印象中偏居博兴最北一隅的乔庄镇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有道是穷则思变,变则通达。2000年左右,乔庄镇就牢牢把握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惠政策因地制宜提出“水产立镇”发展方针。

  近年来,乔庄镇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渔业功能区,涌现出以博兴对虾为典型代表等一批地理标志认证品牌,打造出带动乡村振兴的“乔庄模式”,真正使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乔庄镇的富民产业。描绘了一幅披荆斩棘破茧化蝶的脱贫攻坚奋斗画卷。

  高起点谋划产业框架 超常式交出发展答卷

  据了解,自2001年试养南美白对虾以来,博兴县乔庄镇以白对虾养殖业为基础,按照“一产精、二产强、三产活”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水产产业提档升级,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乔庄镇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各项荣誉更是纷至沓来。2019年,乔庄镇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白对虾生态养殖第一镇”称号,2021年4月,“博兴对虾”被纳入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各项荣誉加身,使得乔庄镇品牌含金量也水涨船高。

  乔庄镇水产养殖尤其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从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成熟,该项产业逐渐成为乔庄镇的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镇虾池达1.2万个,养虾户3200余户,超千亩的水产基地11个,面积3.5万亩,年产量2.1万吨,产值11.7亿元,实现利润4.5亿元。

  此外,乔庄镇还拥有虾苗淡化企业36家,年实际育苗能力达到20亿尾,渔业用品经营业户260余家。水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2家,年存储能力3000吨,总而言之,乔庄镇全面已经开启全民养虾的富民之路。时下乔庄镇业已成为北方最大的白对虾淡化标粗基地,博兴县乃至滨州市最大的黄河鲈鱼大规格苗种生产基地,白对虾养殖产业化进程正在向纵深推进。产业配套短板也在逐渐补齐之中。

  全方位建设示范园区 大力度引进养殖保险

  为改变镇域经济落后面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乔庄镇依托博兴县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多家加工、科研龙头企业入驻,建成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其中三合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堪称农产品加工基地的首要板块与精华所在。

  据博兴县乔庄镇政府公布的信息显示,三合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共涵盖该镇三合村,薛坊村等4个村,园区面积2000亩,生态池塘500个,水面面积达到1200亩,是南美白对虾重要的养殖基地。该园区采用科学、立体、健康的养殖模式,创立了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内陆盐碱地“135”二茬分级接续养殖模式,通过“135”双茬养殖模式,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率和虾苗回捕率,使对虾产量大幅度提高,加快推动对虾产业向优质、特色、品牌化转型,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产业内生动力也得到空前增强。

  随着三合示范园区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提升南美白对虾养殖抗风险能力成为乔庄镇亟待破解的发展难题。对此,乔庄镇政府积极引导养殖户投保南美白对虾养殖保险,为对虾养殖收益提供兜底保障。在该项惠民政策优化后,博兴县级财政在2024年基础上提高补贴比例:每亩虾池500元保费中,农户自担40%,县级以上财政承担60%。这一举措进一步减轻了群众投保资金压力,切实解决了对虾养殖户的后顾之忧,为其吃下政策“定心丸”。

  回望过去,抚今追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过去“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盐碱地已蜕变为上粮下渔综合种养的聚宝盆。毋庸置疑乔庄镇走出了一条“小对虾撬动大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打开了乡村振兴新局面,也为镇域经济腾飞装配了强大引擎。

【责任编辑:徐荣】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临沂市河东区市场监管局为外卖骑手送清凉,保障新业态群体安全度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