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最新动态

临沂市河东区探索构建校园餐“四全”监管模式,切实保障学生舌尖安全

食安山东网 2025-9-4 22:00:13 来源:食安山东网 作者:沈洪图 吴立鼎

  今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校园餐”突出问题,构建校园餐安全监管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构建“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实现校园餐监管“全覆盖”

  河东区跳出传统单一校内监管模式,将整治范围科学延伸至校外托管机构和校园周边流动摊贩,构建起“校内食堂+校外托管+周边摊贩”三位一体同步治理新格局。

  创新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印发《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分类动态跟踪监管办法》,围绕7大核心维度,细化47项评价内容,设置17项关键必查项和5项“一票否决”情形,通过组建由教体、市场监管、卫健部门牵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参与的联合评审团,开展全覆盖等级评定,235家学校食堂,已评定A类35家、B类156家、C类42家、D类2家,投诉量同比下降71%。

  首创“小饭桌”“一全四净两规范”标准。出台《中小学校外托管场所监督管理办法》,创新提出“一全四净两规范”标准,通过行政审批部门登记备案,市场监管、教体、卫健部门和属地镇街联动监管,每季度开展联合检查,已对全区26家“小饭桌”实现备案管理,整改问题隐患6处,纳入“黑名单”管理1家。

  创新流动摊贩“一摊一证一备案”模式。变“堵”为“疏”,制定《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常态长效管理工作方案》,要求摊贩做到“一摊一证一备案”,推行“错时值班+定点值守”机制,划定临时经营区域23处,高峰期引导至疏导点规范经营。已有162家流动摊贩完成备案登记,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事故实现零发生。

  打造“智慧监管”平台,实现校园餐管理“全透明”

  河东区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打造校园餐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从食材采购到餐具回收的全过程透明化管理。

  创新大宗食材“盲选”采购模式。全力打造学校大宗食材采购平台,创新实施“盲选+集中统一配送”采购模式,通过随机分配供应商、集中统一配送,有效斩断“人情采购”“利益链”。平台已入驻供应商92家,年采购额达2亿元,食材采购价平均低于市场价5%,年节约资金400余万元,全部用于提升膳食质量。

  构建“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监管体系。投入专项资金300万元,为全区学校食堂安装高清摄像头260个,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数据直接接入纪委监委监督贯通应用平台,实现远程实时监控、AI行为识别、自动预警等功能。已自动识别并预警未规范着装、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隐患12起,整改率达100%。

  开发校园餐智慧管理平台。创新开发集食材溯源、库存管理、财务核算、营养分析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已录入食材溯源信息9.8万条,生成营养分析报告980份,预警库存异常16次。家长可实时查看食谱信息、食材来源、加工过程,满意度达100%。

  健全“社会共治”机制,实现校园餐监督“全方位”

  河东区创新构建“行业自律、家长监督、社会评议、纪委跟踪”的四位一体共治模式,形成校园餐安全监管强大合力。

  首创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操作规程。率先出台《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操作规程》,创新设立“家长开放日”,每周邀请家长进入食堂后厨参观监督。235家食堂全部建立膳食家委会,家长代表全程参与食谱制定、食材验收、成本核算、陪餐评价等环节,家长参与监督达500人次,提出意见建议206条,采纳整改182条。

  创新“纪巡审”联动监督机制。创新建立“三包三会”机制,开展专项督查12次,随机陪餐26次。联合审计部门开展膳食经费专项审计,发现并整改问题17项。建立校园餐领域行刑衔接、行纪衔接机制,处置问题线索34条,立案查处11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推动完善制度机制20余项。

  建立“双专班+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和纪委监委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建立每月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教体、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公安、审计等部门,研究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已召开联席会议8次,协调解决跨部门难题23个。

  创新“长效机制”建设,实现校园餐安全“全链条”

  河东区注重标本兼治,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校园餐安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

  建立“动态评估+分级激励+持续提升”管理体系。对规范优质的A类食堂,重点关注质量稳定性;对存在较少问题的B类食堂,每月开展检查,重点跟踪问题整改;对存在一般性问题的C类食堂,限期整改,每周调度推动,整改完成后重新验收;对达不到合格标准的D类食堂重点监督,暂停供餐资格,并依据后续检查结果实时动态调整分级。关于校园食堂的投诉,由去年的145条降至42条,降幅达71%。

  建立“教体+市场监管+卫健”三方责任联动机制。制定《河东区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分类动态跟踪监管办法(试行) 》和《学校食堂精细化管理指导手册》,聚焦核心维度,设定校园餐整治统一评价标准,形成可量化、可操作、可评价的分级分类标尺,聘请营养专家开展膳食营养知识培训50场,培训食堂从业人员620人次,确保整改见底、整治见效。

  创新食堂劳务服务企业“白黑名单”制度。根据食堂等级评定结果,对服务企业实施差异化激励约束机制。A类食堂服务企业纳入“白名单”,享受劳务费按招标标准100%执行;B类食堂服务企业劳务费降低0.5%;C类食堂服务企业劳务费降低1%;D类食堂服务企业纳入“黑名单”,暂停供餐资格。已公布“白名单”10家、“黑名单”企业2家,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河东区通过创新构建校园餐“四全”监管新模式,实现了校园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性好转,家长满意度由92.3%上升至98.5%。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被列为省市试点示范,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河东方案”,切实守护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沈洪图、吴立鼎)

【责任编辑:常雅晴】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座谈会在吉林长春召开
下一篇:山东高密:当好“四员”守牢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防线